中国矿业信息网
内蒙古矿业协会
服务热线 18748063792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 地勘技术

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5日 浏览次数:9922字体:【  来源:中国矿业信息网 分享:

德国著名地质学家H.施蒂勒曾提出地槽发展的单旋回观点,多年来一直为各国地质学者所接受。其要点是任何地槽从下降沉积开始,伴有基性岩浆喷发活动;然后地槽上升、岩层褶皱,伴有大规模花岗岩侵入;造山后期有安山岩喷发和各种小型侵入体;最后地槽褶皱形成褶皱带,并由玄武岩喷发活动,转化为地台。这就是一个构造旋回。地槽的孕育、发展和封闭,是通过一个构造旋回完成的。


黄汲清在长期研究并总结我国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于1945年指出:地槽的发展不是单旋回的,而是多旋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大量地质资料的积累,黄汲清不断阐述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观点,并初步建立起多旋回模式。即一个褶皱带的形成,往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即前期旋回、主旋回及后期旋回。每个旋回都可以出现施蒂勒所说的各种岩浆活动,而沉积建造、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和成矿规律等也都是多旋回的。以天山优地槽为例,它的发展共经历了许多旋回,华力西旋回是主旋回,前期旋回是加里东旋回,后期旋回是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山旋回。每一旋回都有基性岩出现、强烈的褶皱运动、花岗岩侵入和安山岩喷发;更重要的是每一旋回都具有它独特的内生矿床组合,如哈萨克斯坦地槽,早期以金矿为主,中期金矿减少,晚期则钨锡矿特别重要。这种地槽多旋回发展的规律也适用于世界其他一些著名的地槽。



50年代黄汲清在深入研究深断裂后,初步提出了中国深断裂类型。近年来,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把深断裂进行了分类:断到地壳上层的硅铝层深断裂;断到地壳下层的硅镁层深断裂;切过岩石圈的岩石圈深断裂和达到软流圈的超岩石圈深断裂。他强调超岩石圈断裂即板块构造说的贝尼奥夫带(即俯冲带),并认为深断裂也是多旋回活动的。



70年代以来,黄汲清进一步把多旋回构造运动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结合起来,认为板块运动也是长期的、多旋回发展的。例如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地槽的发展由六个褶皱旋回组成,它是太平洋板块向西、向澳大利亚大陆板块下六次俯冲的结果,每次俯冲都发生了蛇绿岩套、褶皱运动、花岗岩侵入和安山岩喷发;而深海沟即俯冲带随着褶皱运动由陆地向大洋方向迁移,这叫做多旋回向洋迁移运动。西南日本地槽褶皱带的向洋迁移运动也十分明显,那里发生了五个褶皱旋回,每一次板块俯冲结束之后,地槽即向东、向太平洋方向迁移。在中国,特提斯-喜马拉雅地槽褶皱带的向洋迁移运动同样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