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电动汽车一波接一波-中国车企在东南亚蚕食日企份额

新款电动汽车一波接一波-中国车企在东南亚蚕食日企份额

作者:news 发表时间:2025-08-16
融发核电(002366)3210.03万股限售股将于8月15日解禁,占总股本1.54%又一个里程碑 德林控股根据配售及认购协议发行2.01亿股新股份反转来了 【山证化工】万华化学:聚氨酯主业稳健运行,新材料布局加速最新进展 善裕集团控股拟折让约11.11%配股 最高净筹约491万港元 威雅利公布中期业绩 拥有人应占溢利2072.6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官方通报 善裕集团控股拟折让约11.11%配股 最高净筹约491万港元 君实生物股东上海檀英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053.38万股后续来了 【方正电子】南芯科技:消费产品拓展兑现,复制工规车规拓能力边界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母亲去世,享年78岁实时报道 月内两次!央行再开展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专家解读后续反转 喜报 I 振德医疗成为国内首家通过SBTi目标确认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以科学碳目标引领行业低碳转型后续反转来了 德林控股根据配售及认购协议发行2.01亿股新股份最新报道 海康威视 利润为核,创新业务驱动高质量发展官方通报 分期乐联合多地警方重拳打击金融黑灰产,央视报道“反催收”团伙落网后续会怎么发展 同仁堂科技:朱东生当选职工董事 李滔出任龙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后续反转来了 三七互娱: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实垂了 世纪华通总裁谢斐:游戏行业,缺少真正有品牌价值的IP | 财之道后续来了 *ST宝鹰:李鹏获选为公司董事长记者时时跟进 急刹车后,汤臣倍健的硬着陆与软复苏实垂了 万 科A:截至一季度末股东总数为548580户是真的吗? 海大集团(002311)股东广州市海灏投资有限公司质押226万股,占总股本0.14% ST数源:8月1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南模生物连续2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30% 同仁堂科技:朱东生当选职工董事学习了 万 科A:截至一季度末股东总数为548580户官方已经证实 龙国首都银行:张光华、赵丽芬、杨运杰三位独立董事因任期届满辞职 CWG Markets外汇:黄金需求持续走强 投资热度升温 FPG财盛国际:OPEC上调预期 油市或迎结构性紧张后续反转 卡倍亿因未及时公告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权益变动遭责令改正 南都电源:民用锂电业务主要集中在换电和整车配电上 南模生物连续2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30%官方处理结果 华为、小米等大厂商抢占AI眼镜千亿元级市场官方处理结果 鲍威尔杰克逊霍尔会议讲话时间出炉 市场聚焦降息预期与继任人选问题官方通报来了 机构配置债券ETF热情不减官方通报来了 “快速除牌机制”发威 长期停牌港股公司进入补救期是真的? 迈威生物,董事长炒自家股票大赚百万,华西证券苦守3年遭打脸?太强大了 券商狂撒“红包雨”:华林证券暴增10倍 有头部券商每手派40元专家已经证实 “大空头”原型第二季度买入阿里京东等看涨期权后续反转 村镇银行整合进程显著加快 绿色金融丨“两山”理念指引下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实践这么做真的好么? 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_2025年8月15日_财经新闻 “大空头”原型第二季度买入阿里京东等看涨期权

11 月 27 日消息,对于日本汽车制造商来说,眼下的处境步履维艰。

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冲击全球汽车行业,日本的汽车制造商 —— 这些曾被视为国民品牌的企业,正逐步沦为最大受害者之一。

新款电动汽车一波接一波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艰难求生,因为中国本土车企正以一波接一波的电动汽车强势占据展厅。同时,中国品牌也在进军东南亚市场,迅速侵蚀丰田、本田和三菱等传统日本品牌的优势地盘。

根据彭博社对汽车销售与登记数据的独家分析,2019 年至 2024 年间,日本车企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份额下滑幅度位居各国车企之首。

在中国市场,彭博追踪的六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连丰田的销量和产量也停滞不前。在东南亚,尽管日本品牌曾享有高度忠诚度,例如 2019 年印尼市场几乎每辆车都来自日本车企,但如今中国品牌正在逐步蚕食它们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泰国和新加坡,日本车企的市场份额已从 2019 年的 50% 以上跌至 35%。

尽管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丰田在皮卡等细分市场仍有优势,但总体形势对这些曾以效率和可靠性闻名的日本车企而言颇为不利。

亚洲市场的衰退与全球挑战

亚洲市场份额的流失不仅令人担忧,也预示着日本车企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可能面临更大压力。虽然高额关税目前阻碍了中国车企在欧美市场销售乘用车,但在全球范围内,日本车企在向纯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上明显落后。这种滞后可能让它们在这个以尖端电池技术和智能软件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中付出惨重代价。

东南亚市场也在悄然变化。曾经由日产和马自达主导的街道和高速公路,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新的车标和设计风格。

丰田在东南亚的优势主要来自其区域生产能力。它在东南亚工厂生产的大排量汽油车广受当地消费者欢迎。2023 年,丰田生产了约 1100 万辆汽车,其中泰国和印尼合计占了近 10%。

然而,在印尼前首都雅加达,虽然丰田依然是道路上的主导品牌,但日产几乎成为“濒危物种”。本月早些时候,日产报告利润大幅下滑,原因包括产品线老化、促销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北美市场缺乏混动车型,这迫使公司采取裁员和减产措施。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印尼市场异军突起。今年 7 月,比亚迪刚刚向印尼客户交付首批汽车,仅两个月后便跻身当地销量第六的品牌。雅加达旗舰展厅的工作人员透露,起售价为 4 万美元的中型电动掀背车“海豹”最受欢迎。

日本车企的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危机,日本车企正加强合作并投资长期项目,例如开发车载软件、固态电池等技术,试图重获市场主导地位。

今年早些时候,丰田展示了一款“碳中性内燃机”原型,旨在进一步提升其混动车技术。同时,丰田也在开发自有软件平台,以抗衡中国电动车的豪华配置。

本田、日产和三菱则在深化今年新成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重点开发软件和电动车基础设施。这一战略暂时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一些成效。在过去两年中,北美电动车增长放缓,而混动车的受欢迎程度有所回升,这恰恰是日产和丰田的强项。

但在中国这个全球电动车之都,这一策略的效果却并不显著,日本车企付出了沉重代价。

日本制造业优势的逐渐丧失

日本在大规模汽车生产方面的声誉也在下滑。20 年前,日本占全球汽车产量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而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 11%。

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然而,出口至欧洲和美国的中国电动车需缴纳高额关税,这促使比亚迪等公司考虑在当地设厂以规避关税,也推动它们加速扩展至其他市场,实现全球化雄心。

彭博情报指出,中国在低成本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车企在海外建立强大供应链的能力,使它们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占据了竞争优势。

尽管中国品牌在关税实施之前就已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发起攻势,彭博情报高级汽车分析师吉田辰夫认为,这一趋势还会进一步强化。他表示:“他们很可能会加大推进力度。”

相关文章